探索多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途径,持续提升中轴线区域街巷环境和功能服务品质,挖掘中轴线遗产文化价值赋能新兴产业发展……东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区人大代表们积极提交议案建言献策。这些议案聚焦热点、突出重点、选题精准、针对性强,凝聚了人大代表的智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17件相关议案并为一案,以“保护利用中轴线文化遗产,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为今年的代表议案,交区人民政府研究办理,由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探索多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途径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线申遗加速带动了区域沿线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了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如何保护利用中轴线文化遗产,成为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要以‘城’的整体保护达成中轴线遗产环境的保护,对遗产要素必要连接老城风貌开展整体保护,通过对文物周边风貌不协调建筑整治、改造等城市更新方式,渐进式落实区内老城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管控要求,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践行中轴线文物保护管理要求,进一步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区人大代表周沫建议说。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东城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孚王府等亟待腾退、保护和利用的文物建筑大多存在消防隐患,威胁着文物安全。”区人大代表方国根建议,要进一步推动文物建筑的腾退、保护和利用工作,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列为工作重点,通过疏解腾退,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文物的充分保护和利用。
探索文物保护利用途径,科技创新是突破口。“建议进一步扩大数字化赋能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助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决策。鼓励利用片区综合性更新试点项目,探索智慧街区建设路径。依托数字化平台、智能化系统,实现街区多源数据链接数字化、多元场景运营智能化、多样数据产品资产化以及街区网络系统生态化,为历史街区更新提供全周期运营管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传播中轴线历史文化提供海量数据支持。”周沫表示。数字化技术正成为一股推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的强大力量。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还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持续提升中轴线区域街巷环境和功能服务品质
中轴线周围密布着大大小小的街巷,既有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古老胡同,也有充满烟火气息的现代街巷,共同讲述着中国故事。政府实施城市更新和环境提升等一系列“组合拳”,促进了老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重塑了居民生活空间。为此,多位区人大代表建言献策,促进中轴线周边区域品质提升。
“申遗成功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契机。”区人大代表刘静表示,要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中轴线区域街巷环境和功能服务品质,从而利用好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国际影响力,促进中轴线整体风貌交相辉映、和谐共生。建议整合资源,持续打造中轴线周边旅游线路。一条条中轴线游览线路,辐射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巷、公园、大运河、戏曲、老字号、非遗、演艺空间等,让游客多方位、多角度感受中轴线的文化价值,体会中轴线整体格局之美。
“东交民巷是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文物、博物馆资源密布,集聚的使馆建筑群,彰显着多国文化交融的风貌,更集中展现了北京老城的近现代历史。”区人大代表沈悦以东交民巷举例说,建议加大对东交民巷中欧式风格建筑群、警察博物馆、法院博物馆等已经开放和具备开放条件场所的宣传力度,挖掘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在合适的可利用空间内打造中轴线博物馆,让东交民巷的独特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通过多元形式充分释放。
“目前,古观象台、亚斯立堂、智化寺的展示方式较为传统,多以静态陈列为主,利用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难以充分吸引消费群体的关注。”区人大代表戚家勇认为,要深入挖掘、提升中轴线周边文化遗产价值,将中轴线周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系统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体系,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中轴线遗产文化价值,赋能新兴产业发展
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后,如何深度挖掘中轴线遗产文化价值,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文商旅深度融合,助推地区高质量发展,成为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中轴线沿线可获得的文旅产品过于单一。”区人大代表徐晓磊建议,推出面向全市、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中轴线“官方”研学课程,填补工作日市场空白,破解部分“冷门”中轴要素点的“缺客”难题;推出中轴线联名卡业务,加强线上线下预售,提前锁定中长期及远端市场游客;在有条件的中轴线要素点启动夜游项目,打造“中轴仲夏夜”等复合体验产品,大幅延长中轴线可游览时间。徐晓磊说:“通过创新中轴线主题旅游产品,强化产品市场吸引力。”
区人大代表孙雪岩认为,作为国内游客公认的传统文化“打卡地”、国外游客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东城应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实施中轴线保护与文化传播工程。孙雪岩建议,“搭建互联网消费平台,以‘中轴线非遗+互联网’为基础,举办特色消费活动。培育中轴线文化主题创作,链接资源、搭建桥梁,将文化遗产特色融入演艺空间,展现中轴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脉。”
“要提升中轴线的文化感知度和消费带动力,充分展示古都北京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区人大代表郑芳建议,将中轴线各级各类点位串联整合,形成旅游体验资源套餐;统筹中轴线及周边资源打造一批中轴线主题文化节事活动,形成特色消费品牌;活化利用中轴线上建筑、商圈、博物馆、文化符号等各类资源,推出系列主题体验产品。
文/记者 付敖蕾 王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