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慧雯 付敖蕾 庄蕊)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也是东城区持续守正创新、加速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随着区两会的胜利闭幕,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有了全力以赴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奋斗的新任务、新计划。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本职工作,真抓实干、守正创新,弘扬核心区使命价值,创新做好“六字文章”、改革强化“六力提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城新篇章。
助力经济发展
锐意进取谱新篇
过去一年,东城区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区人大代表、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张长浩说:“2025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企业的优势和特长,聚焦区两会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尽我们最大努力为东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东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在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目光的同时,也让生活在东城的百姓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福利。”区政协委员、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中心干部付文博说,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积极发挥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调研,及时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
“过去一年,东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市前列,服务消费增幅居城六区第一,各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区人大代表、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督审计部总经理陈伟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2025年,他将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落实促投资、促消费等相关政策,为东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色添彩。
去年,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副主席、区法律商会会长、北京中勉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晓刚跟随东城区领导赴房山区史家营乡慰问,并给当地捐款。他说:“2025年,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带领爱心企业参与到东城区对口协作工作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会深入了解东城区的发展状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履职实效。”
推动文化建设
创新发展增活力
东城的世界文化遗产增至4项、全年各类演出近3万场、文化产业规模近1500亿元……一组组数据勾勒出了2024年东城文化建设亮眼的成绩单。“实在”是区政协委员、北京玄一紫微传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杨清茨的最大感受,她说:“过去一年,东城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非常突出,作为一名新委员,我感受到‘文化东城’名不虚传。”
对于新一年的工作任务,身为文艺工作者的杨清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她说:“我将认真领悟政协委员身份的意义所在,做好东城区文脉的传承与建设工作,发挥自身的文学艺术优势,提升履职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为东城的文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北京中轴线保护的忠实记录者,区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专栏部《这里是北京》栏目原制片人李欣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进程中贡献了政协委员的力量。他说:“东城区作为中轴线遗产要素的重要承载区,保护、传承责任重大,发展、创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对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李欣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传统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东城区域发展的原动能,文化的传承、文物的活化利用、与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结合,是东城区发展的最佳路径。要充分利用好中轴线申遗带给东城的文化‘红利’,让这张‘金名片’为东城的发展赋能、助力。”
聚焦民生实事
履职尽责写答卷
“区两会的每一次讨论、每一项决议都关乎着东城的未来发展,关乎着每一位居民的幸福生活。”区人大代表、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卫红说:“2025年,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畅通医疗转诊渠道,让居家老人在需要更高级别医疗救治时,能够迅速、便捷地得到转诊服务;结合自身的中医专业特长,为老人提供更多健康服务,全方位呵护他们的健康。”
“以前,居民不太愿意表达。近年来,我们走进社区、进行述职、倾听居民意见,居民们逐渐愿意提出需求了。”区人大代表、北京展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伟说,今后,她将继续深入社区,积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建议,持续关注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和民生问题,为东城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去一年,代表委员们共同书写了一份尽心履职、助力发展、情系民生的高质量‘履职答卷’。”区政协委员、民进区委专职副主任委员潘汝清说,今年,她将以界别委员工作室为依托,广泛联系界别委员和群众,精准调研,进一步聚焦“党政所思、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政协所能”,用提案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作为东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区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党委书记高宇军感触颇深,他说:“一年来,东城教育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发展,还是高中阶段的特色发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的一年,高宇军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当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