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抓紧抓实,让基层从文山会海、材料报表等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让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促改革、谋发展上。
今年以来,东城区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调整优化专项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聚焦精简文件、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等七个重点领域,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形成了一套从源头到落地生根的深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组合拳。近日,东城融媒记者走入一线,对基层减负的成效一探究竟。文/记者 乔斐
关注
1
权责明晰了 落实到位了
“过去十多个牌子,现在就只有党、居两块牌子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近日,让景山街道钟鼓社区书记赵雪莲高兴的,不是社区居委会门口的牌子少了,而是随着牌子的撤销,社区的职责更清晰了。社区梳理出职能清单32项,足足比过去少了一半。
基层工作不能只做减法,还要做好赋能。
走进钟鼓社区,心理咨询、法律服务、志愿服务等多项服务种类清晰明了。“将各类资源统筹起来,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就针对性地提供什么。”赵雪莲说。
对照“三清单两目录”,社区梳理了工作事项,健全了工作台账,理清了职责权限,完善了服务功能。
“咱们发放了社区邻里节的海报,您这两天来机关办事的时候,顺便取回去,张贴在宣传栏、胡同口。”放下电话,景山街道社建办杨云妃把资料分装在社区文件中转站里。
在景山街道办公楼一楼拐角的醒目位置,设立了“社区文件中转站”,每个社区都有对应的一个大抽屉,用来统一放置各部门向社区发放的通知海报、宣传品等非紧急文件和物料。杨云妃介绍,如今文件“定点放”,社区“少跑腿”,办事“效率高”了。
为了进一步达到“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景山街道推行“一把手例会‘搭车’机制”,合并会议,精简会议;开展“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一目了然。
减负不是减责,而是通过理顺权责,推动治理提效,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
之前,辖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没少让常军头疼。作为崇外街道西花市南里东区社区书记,常军也希望社区牵头治理,让居住环境有品质。但由于社区没有执法权,只能去沿街劝导,“常常付出艰辛努力,收效却是微乎其微。”常军说。
东城区进一步理清责任清单,实施“三个规范”制度,通过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服务流程、规范社区协助三个方面,谁来干、谁来管、谁协助,清清楚楚。
“‘三个规范’制度实施以后,由具有执法权的部门去执行,社区协助治理。”常军介绍,社区和执法部门紧密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现在辖区环境整洁有序,居民也舒心了。”
关注
2
壁垒打通了 效能提高了
一摞一摞的表格堆在案头,西花市南里东区社工罗琦掰着手指头数起来:“居民信息登记表、活动报名表、服务反馈表……”表格内容繁冗,有时候忙起来,罗琦一整天都得待在办公室里。
“现在,这些内容都少了。”看着材料,罗琦表示,轻松了。
通过对表格填报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对同类内容进行合并,梳理下来,填报任务减轻了一半。
随着数字化办公的推进,原本需要纸质填写的表格被转移到线上平台。录入信息,数据实时更新,也能同步共享,数据壁垒被打通,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除了各类表格,各种工作群也让社工整天“抬不起头”,东城区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功能重复、同质化以及僵尸群进行清理规范。
“现在除了几个必备的工作群,其余的都是跟居民联络的群。”罗琦的手机里以前最多时能有100多个群。“现在终于有时间到社区转转了。”罗琦笑着长舒一口气。
“李叔,这个证明不用开。”聂萌妹耐心跟居民解释,在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当了多年的书记,如今社区只能给居民开居住证明,聂萌妹都需要一个一个给居民解释。
“那我这事怎么办呀?”社区居民李叔专程来社区开收入困难证明,这样在银行借贷中可以降低一定利息。
“您别着急,您有低保证,就可以证明收入事实,不需要额外再开重复的证明。”聂萌妹的话,让居民放心不少。随后她拿起电话直接跟银行工作人员沟通此事,并得到了认同。
“居民少跑一趟,就能把事情办了,这是我们的初衷。”类似的情况还不少,聂萌妹会一一跟责任部门做好沟通,减少重复证明,提高居民的办事效率。
让社区减少开证明,源头在于有关部门要减少证明材料,背后体现的是信息整合共享和集成思维,受益的还是居民百姓。
民情日记、工作日志、综治信息、残疾人信息、老年人情况……过去,社工每人手里一本台账,日积月累,台账越来越厚,社工脚步越来越重。
在南池子社区社工李享的电脑里,多了一个“汇聚平台”系统,“这些人地事,一个系统,随时调取。”李享说,一个系统打通了数据壁垒,社工也变成了“万事通”。
匆匆吃完午饭,李享走在下户的路上,迎面停放的一辆小轿车明显挡道,李享用手机登录系统,输入车牌号,随即就查到车主信息,一个电话过去,车主很快就挪了车位,前后不到10分钟就解决了。
“居民夸我们真神速!”李享欣慰地说。
关注
3
考核精简了 更重实效了
“过去迎检,总想着推荐一个好点位,如今‘四不两直’,直达现场。”对交道口街道交东社区书记杨春茹来说,这样的迎检方式,意味着接待安排减少了,更需要把功夫用在平时。
“不能让基层把心思都花在怎么应对检查上。”区城管委环境整治科科长马超介绍,在每年的环境建设专项检查中,不提前布点,不提前打招呼,能去现场就不看材料,能暗访就不明查。
今年,区城管委除了环境建设专项检查、河长制工作督查外,没有其他面向街道的督查检查考核工作。
督、检、考不断瘦身,带来的是工作方式的变化。
在交东社区社工廖润松的手里,原本有两套内容几乎一样的材料。“每次开完一个会,记录两份一模一样的会议记录。”廖润松不光是社区党委委员,同时也是社区第4网格党支部支部委员,负责党委和支部的会议记录。
“精简了以后,只需要提供社区党委一份材料就行了,重复性工作少了一半。”廖润松拿出手里的记录本,社区6个网格党支部,材料汇聚一册,“各自网格内党员有发展转正等情况,可以单独记录,添加进去就行了。”
同样是忙,但忙的充实,忙的意义不一样了。
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工作程序、优化考评方式,东城区进一步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让基层从“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
取消评比表彰或创建示范活动3项,精简考评指标5项,“三级联创”考核指标同比压缩近10%,由检查纸质档案变为电子档案,由现场汇报改为书面公示,“四不两直”直达现场,共享数据实现“无感式”察验……
考核有了统一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推进各项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关注
4
减负不减责 更有动力了
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通过“减负”实现“赋能”,形成主动有效的基层治理良性循环模式。
一大早,西花市南里东区社工王丽媛没有先去办公室,而是先去了位于新景家园的张大叔家。“基层减负之后,繁琐的事没那么多了,我们能腾开手,多帮居民做一些事。”
“幸亏有了小王,我这紧急要用的药才能不间断。”张大叔老伴去世得早,自己腿脚不便,一些紧急需要补给的药常常没有着落,王丽媛了解这个情况后,定期帮老人买药,“张大叔,您放心,只要您一个电话,我立马给您送药。”王丽媛的话让老人心里暖暖的。
社工从“往上跑”变为“往下跑”,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居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
东华门街道开展“两周邻里行”活动,辖区社工两周内要覆盖一次管片辖区,织密服务群众的“贴心网”。
考虑到前不久刚下过雨,南池子社区社工李昂专程去胡同院落多转转,看看有没有紧急问题。来到南池子大街91号院,发现院子积了不少水。
“过去雨下得大也会出现积水问题,但跟产权单位和代管物业联系,一直都没有解决问题。”李昂知道,由于院子地势比沿街地势低,排水不畅是一个历史难题。
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以来,街道社区各个部门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南池子社区拓展“社区治理合伙人”,入户问需列出需要集中治理的“社区微治理项目”,通过多方力量,最终解决了91号院的历史遗留问题。
通过“两周邻里行”活动的不断深入,社区共收集到28个居民关注的“社区微治理项目”,陆续解决了极端天气树木倒伏隐患、居民区道路坑洼等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达到“未诉先办”“不诉自办”的良好效果。
基层减负与放权赋能并重,责任感还要加强,在基层负担上做减法,在民生发展上做加法,让基层干部成为社区发展的“运营官”、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责任落实上“动真”、在问题整改上“碰硬”,减负减出实效,激发了活力,改变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如今在东城,基层干部身上的包袱轻了,干事创业的劲头足了,群众更加满意了。
小东来说
减负赋能 贵之以恒
一段时间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在东城实打实地推进。东城区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调整优化专项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区领导坚持从自身抓起,带头开短会、开小会、讲短话、压缩会议列席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
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基层减负本身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激励基层干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担当作为,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群众。
集中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明晰基层权责,清理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街道加挂牌子,取消社区填报的表格(系统)20余项;减去材料生花,繁文缛节,迎来送往,开展“减会清群”行动,提出“一周一次”“书记对书记”“多事合一”会议原则。
做实功,求实效,东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让基层“轻装上阵”,坚持为基层减负与放权赋能并重,真正树立起务实高效的工作导向,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变化、真成效。
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让基层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过去想解决没能解决,确实需要解决、必须解决的事。营造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氛围,让基层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改革、促发展中去。
也曾有干部担心,基层减负会不会是一阵风,抓一抓紧一紧,一回头又反弹。
一项项真抓实干,展现基层减负工作贯彻到底的坚定决心。让基层干部切实感受到整治形式主义不能成为形式主义,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
基层减负的成效如何体现?“最终看干部队伍是否更具活力,群众脸上是否有笑容,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是否有成效。”东城区相关负责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非一日之功。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东城区将以持久的恒心和定力,推进减负与发展两不误,把该减的负担减到位,把该抓的工作抓起来,以更加务实的举措让基层干部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文/乔斐
记者走一线
“东城社工”救助孤寡老人
“去办公室化”为基层赋能
家住秦老胡同的“东城社工”李丰,原本可以穿过前鼓楼苑胡同直接到交道口街道鼓楼苑社区“打卡上班”。今年7月以来,“去办公室化”的工作新模式,让他习惯“绕道”到管片的鼓楼东大街“溜达”一圈,走街串巷唠唠家常、查查隐患。
前不久的一天,走到鼓楼东大街144号院的时候,李丰发现150号院的居民江天(化名)坐在台阶上,嘴唇发紫、面色发白,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他赶紧拨打120,并联系附近公安民警,护送江天紧急就医。
“按照基层减负的工作部署,交道口街道今年7月出台《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案》,原则上社区工作者每日至少有2小时可以入户走访,江天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交道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天,为了看护江天,李丰和他的同事葛占春、白涛一直奔波于鼓楼苑社区与医院之间。“咱做的就是这份工作。”李丰和同事们常说,就得有照顾“咱爸咱妈”的责任感。
躺在病床上,68岁的孤寡老人江天从昏迷中醒来,已经可以坐卧与人交流。他从白涛手中接过心心念念的“大宝贝”——一部手机、400元现金、两个存折和一张饭卡。由于脑部大面积出血,引发咬字不清的问题。他有些含混地对白涛说:“咱们社区真不错!”“下次来给我带条裤子!”白涛应了下来,拉着江天的手叮嘱道:“想起什么,随时和我说!”
站在一旁的是江天的管床医生潘熠,这些天白涛和同事对江天的照顾,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在医院给江天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时候,是做有创抢救、还是无创治疗,是社区书记李娜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作为临时监护人,签下了“沉甸甸的嘱托”。
社区解决了医院的后顾之忧。“我在哪”“我是谁”……医生将无法正常交流、一度出现重度昏迷、心肌梗死伴随脑出血的江天,从命悬一线中拉了回来。
照顾孤寡老人,社区事务性的工作谁来干?
鼓楼苑社区书记李娜说,今年下半年,社区对照“三清单两目录”,梳理社区工作事务、表格系统、机制牌子、评比表彰工作事项,清理规范社区内外部挂牌、标识,削减社区“对上”工作微信群。
保证了时间,腾出了精力,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截至11月27日,交道口街道7个社区131名“东城社工”共走访居民17079户,走访覆盖率达98%,共收集平房积水处理、大树倒伏、适老化坡道改造等问题1811条,解决诉求1735件。
“我们希望辖区社工有更多的时间用‘铁脚板’把民情民意摸上来、把诉求困难理出来,群策群力把问题矛盾化解掉、把百姓民心聚起来。”交道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文/记者 洪珊